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

机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网址:www.365ICL.com

电话:028-85980506、028-85980420

传真:028-85980418

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天府软件园D6栋17F

我国首个可无人机部署的雨量站在四川宝兴启用 助力山洪地灾监测预警

点击数:214   录入时间:2025年8月8日

中国经济新闻网成都讯(张丽■张正美)8月5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以下简称减灾所)了解到,减灾所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可无人机部署的雨量站“雨神-1号”在四川雅安宝兴县正式启用。

该雨量站的监测数据接入了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还融入了四川省自然灾害动态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助力提升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多灾种监测预警与服务。

该雨量站的研制得到了四川省政府“揭榜挂帅”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的支持。


众所周知,众多山洪、泥石流的形成区位于无人区,这些区域的交通、通讯和维护条件受限,实现降雨监测有较大难度,导致了四川西部地区由于高山林立,其雨量站密度比四川中东部的显著稀少。若雨量监测站能够通过无人机部署,则可显著降低雨量站在无人区的建设难度,弥补雨量监测能力不足。在载重几十千克的无人机已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减灾所牵头研制了可无人机部署的、可自主适应地形、内置北斗通信的雨量站“雨神-1号”。


“雨神-1号” 雨量站的部署过程是,该雨量站通过无人机携带到方圆10米无树木覆盖的区域降落、为克服地形不平而自动姿态调整以保持其中的雨量计水平后,雨量站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在无地面通讯的情况下,仍能利用卫星传递雨量监测数据到预警中心,助力滑坡、山洪、泥石流预警。

四川大学博导、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表示,本成果是在四川省政府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支持下取得的,该揭榜挂帅项目的背景是四川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众多山洪、泥石流的形成区位于无人区,经常出现村庄、道路、电力设施被山洪泥石流危及,周边却未监测到强降雨的情形。例如,2023 年 6 月 27 日凌晨,汶川县因无人区出现短时强降雨,导致两处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 4 人遇难、3 人失联。另外,电力设施经常位于无人区,对一些地质不稳定区域,也需要加强雨量监测和地质变化监测,保障电网安全。

王暾博士还表示,作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成果的“雨神-1号”雨量站的规模化应用,及减灾所牵头的、国家气象中心、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国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的该揭榜挂帅项目包括的新一代基于卫星、雷达和雨量站的降雨估测预测技术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山洪、泥石流、滑坡的临灾监测、渐进式预警能力,助力保障人员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包括电网安全。


四川省雨量站分布图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王暾博士怀着“下次大灾,中国有预警”的初心,创办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减灾所),2011年开始逐步建立地震预警网、提供地震预警服务。2013年减灾所研发了全球领先的地震预警成果,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并持续推进地震预警服务更广泛的应用。此后,减灾所从地震预警迈向面向多灾种预警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之路,2021年建立了中国首个多灾种预警平台。近年来,减灾所与合作者持续提升多灾种预警技术、扩大多灾种预警网,扩大多灾种预警服务领域与规模,并取得了今天的多灾种监测预警成果。2024年12月,减灾所牵头的多灾种监测预警成果通过了崔鹏院士、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牵头的科技成果评价,达“全球先进”水平。

本文转载自【中国经济新闻网】

微信公共账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