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

机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网址:www.365ICL.com

电话:028-85980506、028-85980420

传真:028-85980418

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天府软件园D6栋17F

面对极端天气需强化多灾种预警融合体系建设 ——人民网专访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

点击数:3161   录入时间:2018年7月9日

       人民网成都79日电 (郭洪兴)从昨晚8时到今日8时,四川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结合四川省气象台天气预报情况发布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3级黄色预警。同时,本周四川全省也是暴雨蓝色预警。为此,人民网对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进行了采访。

——人民网:面对汛期地质灾害频发,你对政府采取的防范措施怎么看?

       王暾:每年汛期,是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期。四川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预警措施,已多次提出了系列加强地质灾害防范的措施,包括“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层层落实”的防灾减灾工作责任制,突出监测预警、重点防御、工作保障和组织领导四大重点。特别是610日,四川全面启动了地质灾害和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各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化解地质灾害风险。

       随着这些措施的采取,随着人防技防措施的加强,面对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前,民众都能提前收到预警并成功避险的案例越来越多。例如,今年四川相继发生的汶川、小金、乐山的滑坡,都被成功预警,都避免了人员死伤。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我省还是地震灾害多发地,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灾害的监测预警。

——人民网:对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灾害的监测预警,具体谈谈你的建议?

       王暾:我认为首先是对四川范围内极危险的3000余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特别加强治理、搬迁、监测预警措施。

       然后是统筹考虑地质灾害预警、地震灾害预警,特别是在应急管理部成立的背景下,强化从单一灾种预警到多灾种预警融合体系的建设。

       其次,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更加注重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完善灾害保险制度,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市场机制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最后是在建立多灾种预警体系时,充分依托社会力量与市县地震部门已共同建成的地震预警网,充分利用地震预警网所具有的秒级响应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将其它灾害的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体系融入到地震预警网之中,统筹协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于王暾

       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在汶川地震十年来一直专注灾害预警,研发了全球领先的地震预警技术体系,与合作伙伴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地震预警网,连续成功预警了41次破坏性地震,其中,包括“4.20”芦山7级地震、“8.8”九寨沟7级地震。同时,王暾所在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还研发了多灾种预警体系。

新闻来源:人民网

微信公共账号

官方微博